当前位置:首页>知识>正文

结合主要产于青海和甘肃等地

大黄又名川军、不同将军、产地黄良等,大黄的含定是中游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2015版《中国药典》规定大黄为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掌叶大黄(RheumpalmatumL)、离蒽量测唐古特大黄(RheumtanguticumMaxim.exBalf)或药用大黄(RheumofficinaleBaill)的醌和干燥根和根茎。掌叶大黄和唐古特大黄被称为“北大黄”,结合主要产于青海和甘肃等地,蒽醌药用大黄称为“南大黄”,不同主要产于四川和陕西等地。产地大黄性寒味苦,大黄的含定归脾、中游胃、离蒽量测大肠、醌和肝、结合心包经,具有清热解毒、攻下、活血等功效。经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其所含结合蒽醌具有致泻作用,游离蒽醌具有抑菌抗炎等功效;除此之外,还可用于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可以调节机体的胃肠道功能,保护心血管作用,抗肿瘤和调节免疫功能。本文主要选取不同产地的大黄,根据《中国药典》记载的测定方法,进行测定大黄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含量,为大黄产地的优选和质量提供依据。

1实验材料

1.1药物

大黄素对照品:上海如吉生物科技,批号:180810;青海西宁大黄:西宁市康美中药城;河北安国大黄: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甘肃华亭大黄:华亭市马峡乡碾盘子村;甘肃平凉大黄:平凉市崆峒山后山;甘肃岷县大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麻子川;甘肃宕昌大黄:宕昌县;甘肃礼县大黄:甘肃鑫晟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批号:19081609;甘肃武威大黄:武威市古浪县大靖镇;安徽亳州大黄:亳州市佳旭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8041363。

1.2仪器

SP-1920型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KDM型可调温式电热套:山东鄄城光明仪器有限公司;DF-101S型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市予华仪器有限公司;RE-S2型旋转蒸发器:上海亚荣生化仪器厂;FA2004B型电子分析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KQ-100DE型数控超声波清洗器: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DG160C型一斤装中药材粉碎机:浙江省瑞安市飞达药材器械厂;SP-756P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制造。

1.3试剂

甲醇(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醋酸镁(分析纯):天津市大茂化学试剂厂;三氯甲烷(分析纯):天津市耀华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水为蒸馏水。

2方法

2.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大黄素作为对照品,0.5%醋酸镁甲醇溶液作为显色剂,精密称定大黄素对照品20.00mg,置25mL容量瓶中,加0.5%醋酸镁甲醇溶液至刻度线,然后摇匀,即得0.8g/L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4]。

2.2供试品的制备

2.2.1结合蒽醌供试液的制备

依据《中国药典》的方法,精密称定大黄粉末(过四号筛)约0.5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量取甲醇50mL,加入到具塞锥形瓶,称定其总重量,水浴加热回流1h,放冷至室温后,称定其重量,再用甲醇补足冷凝回流时被挥发掉的甲醇,摇匀后用普通滤纸过滤。精密量取续滤液5mL,置烧瓶中然后挥干甲醇,加8%HCL溶液10mL,超声处理3min,再加三氯甲烷10mL,冷凝回流1h,放冷至室温,置分液漏斗中,用少量三氯甲烷洗涤容器,并入分液漏斗中,振荡摇匀,静置5min,分离出三氯甲烷层,酸液再用三氯甲烷提取4次,每次6mL,合并三氯甲烷液,转移至5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线,摇匀,精密量取2mL溶液,置10mL容量瓶中,挥干三氯甲烷,加0.5%醋酸镁甲醇溶液至刻度线,摇匀,在紫外下测定其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中的线性方程计算其含量。

2.2.2游离蒽醌供试液的制备

依据《中国药典》的方法,精密称定大黄粉末(过4号筛)约0.5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量取甲醇50mL,加入到具塞锥形瓶,称定其总重量,水浴加热回流1h,放冷至室温,再称定其重量,再用甲醇补足冷凝回流时被挥发掉的甲醇,摇匀后用普通滤纸过滤,取续滤液2mL,置10mL容量瓶中,挥干三氯甲烷,加0.5%醋酸镁甲醇溶液至刻度线,摇匀,在紫外下测定其吸光度A,根据标准曲线中的线性方程计算其含量。

2.3波长的选择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0.3mL,置25mL容量瓶中,加0.5%醋酸镁甲醇溶液至刻度线,摇匀,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依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200~7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表明蒽醌类成分在514nm处有最大吸收,所以测定波长选择在514nm处。

2.4方法学考察

2.4.1线性关系考察

精密量取大黄素对照品溶液适量,加0.5%醋酸镁甲醇溶液制成浓度分别为1.92、6.40、9.60、12.80、16.00、19.20、22.40mg/L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空白对照,测定各溶液在514nm波长处的吸光度,并以浓度C(mg/L)为横坐标,吸光度A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计算得回归方程为:Y=0.0418X-0.0733(R2=0.9964)。结果显示配置的大黄素对照品溶液在浓度为1.92~22.4mg/L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标准曲线见图1。

图1 对照品标准曲线

2.4.2精密度试验

取对照品溶液(12.68mg/L),在514nm波长处,测定其吸光度,RSD=0.25%(n=6)。说明该仪器精密度较好。

2.4.3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定礼县大黄(过4号筛)两份,每份约0.5g,按照“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作为空白对照,分别在0、20、40、60、80、100、120min测定514nm处的吸光度。结果为游离蒽醌的RSD为1.81%,结合蒽醌的RSD为1.86%。表明样液在2h内基本稳定。

2.4.4重复性试验

将“2.2.1”和“2.2.2”项下供试品溶液各制备6份,以0.5%醋酸镁甲醇溶液为空白对照,在514nm波长处平行测其吸光度,计算大黄样品的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34%和7.28%,其RSD分别为2.90%和1.44%,则该方法重复性较好。

2.4.5结合蒽醌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定,礼县大黄粉末(结合蒽醌的含量为7.28%)3份,每份约0.3g。另精密称定,大黄素对照品10.4、16、20mg,将此3份对照品分别加入3份样品中,按照“2.2.1”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并测其吸光度。计算回收率。平均回收率99.44%(RSD=1.41%)。

3样品测定结果

取各地区大黄药材粉末(过4号筛)各12份,每份约0.5g。按照“2.2”项下供试品的制备方法,制备结合蒽醌供试液和游离蒽醌供试液各6份,分别测定其吸光度,计算蒽醌的含量,结果见表1。从结果可以看出,游离蒽醌产地最高的是甘肃宕昌大黄,其达到0.668%。结合蒽醌产地最高的是甘肃宕昌和甘肃礼县大黄,均达到7.30%以上。

表1 不同产地大黄中结合蒽醌、游离蒽醌含量测定结果
4讨论

本文应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地区的大黄中游离蒽醌和结合蒽醌进行含量测定。该测定方法相对来说比较成熟稳定,且简单易行,成本低。各地区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有所不同,主要与其生长的海拔、光照、年限等条件引起其蒽醌含量发生改变。通过对测定结果分析总结,发现甘肃宕昌县和甘肃礼县的大黄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比较高,其中游离蒽醌类成分的含量高达0.668%,结合蒽醌类成分含量高达7.38%,与文献研究结果相符;可以对甘肃宕昌县和甘肃礼县大黄进行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

声明:本文所用图片、文字来源《发酵科技》,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网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蒽醌醋酸镁大黄素

热门标签
友情链接:
石家庄玉晶公示1000t/d一窑两线汽玻原片及光伏背板基片线产能利用方案,产业数据沙河玻璃产业预计今年产值超110亿,行业资讯邻苯二甲酸氢钾pH溶液标准物质:精准测定溶液酸碱度的可靠依据凯氏定氮仪操作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放假3天+员工福利!2024端午节放假通知来啦!《白茶产地溯源技术规程 近红外光谱法》国家标准 编制说明孕妇吃啥好菜谱大全,营养又美味共创食安新发展 共享美好新生活 2022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8月29日启动精彩回顾丨2024年《江苏省实验室质量控制与检测技术创新研讨会》圆满举办!ELANDKIDS春季新品 点亮校园灵感穿搭莫氏7°文创产业园签约落户北碚 主打玻璃创意产业,行业资讯金粟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三)玻璃缩量回升 持仓继续减少,行业资讯12月19日纯碱价格行情,行业资讯沈阳沈河:开展助推经营主体发展政策宣讲石家庄地区葡萄花序的品质分析与综合评价(一)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聘任送餐骑手监督外卖餐饮食品安全纯碱市场走势平稳,行业资讯对药用管制玻璃瓶行业标准认识,行业资讯深圳龙岗:药品安全科普大讲堂开讲今年工业节能监察超5500家企业 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十万亿,行业资讯水质铂(标样):水质中铂元素检测权威参照玻璃短期维持区间震荡,行业资讯吉林龙潭:开展人参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工作济南大部分国家首段光伏路运行百天 发电近9万度,行业资讯玻璃走势分析,不知道的赶紧来看看吧!,行业资讯北京朝阳:开展电动自行车质量安全现场学习考试过岗龙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一)2018年4月2日中国玻璃综合指数,行业资讯纯碱行业开工率走高 2017年前11月产量达2444.7万吨,行业资讯恰玛古食用与药用研究进展 (一)1月25日华北地区纯碱弱势行情,行业资讯初步估计沙河市场库存超过920万重量箱,行业资讯你对酸奶真的了解吗?来看江西省市场监管局的提示玻璃货物近强远弱格局明显,行业资讯华北地区部分玻璃企业小幅降价,行业资讯部分厂家优惠幅度加大,月初冬储政策密集释放,行业资讯2018年玻璃加工行业将要面临哪些问题?,行业资讯江西赣州∶念好知识产权保护“三字诀”海南砂仁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一)